新闻

合肥市民热衷于“打野”游戏?有人花费大量时间整理攻略,但需注意风险

日期: 来源:龙城安卓网

继露营、city walk火了后

又一股新风潮悄然兴起

人们穿梭在林间地头

弯腰低头采摘野味

网络上有人把这项活动称为“打野”

许多人会在社交平台

分享自己“打野”的照片和经历

成为一种记录和分享野趣的方式

扎堆山野采摘“季节限定”

家住巢城新都华庭小区的杨女士近几年迷上了“打野”。她说,春末夏初就喜欢去野外转一转,既能亲近自然、享受乐趣,又能品味季节限定美味。而每年3-5月份也是一年当中采摘野菜、野果的最佳季节。“前一阵子摘过荠菜、苜蓿、野辣菜、蕨菜。”杨女士笑着说,“ 5月份‘打野’的快乐是野草莓给的”。

5月的一个下午,记者跟随杨女士的脚步,一起去巢湖市散兵镇蜈蚣岭附近采摘她口中的野草莓,这已经是她第二次采摘野草莓了。抵达目的地后,记者抬头一看,山坡上大片的灌木丛中点缀着一颗颗小小的红色果实,这便是杨女士口中的野草莓。来之前查阅过资料的杨女士向记者科普了一下,原来这种野草莓的学名叫蓬蘽。5月上旬为盛果期,与蓬蘽同属的还有掌叶覆盆子、山莓等悬钩子属植物,果实味道酸甜可口。

合肥市民热衷于“打野”游戏?有人花费大量时间整理攻略,但需注意风险

走在山间小路上,轻轻拨开一片灌木丛,红艳艳的蓬蘽果立刻映入眼帘。杨女士指尖轻掐住饱满的果实,空心的蓬蘽便落入筐中。“你们快来,这儿的果子好大!”山坡上,三五成群的“打野族”散落在灌木丛间,有人拎着小篮子,有人拿着塑料袋,每有新发现便传来小小的欢呼。一位戴草帽的阿姨热情地向陌生人分享自己的“宝藏点位”:“你们再往上走,那片坡地果子又多又大!”风吹过,空气里混着青草香和果实的酸甜,原本寂静的山林因人们的探索变得生机勃勃。

合肥市民热衷于“打野”游戏?有人花费大量时间整理攻略,但需注意风险

社交平台分享“打野攻略”

“又是打野成功的一天”“巢湖打野之旅”……打开小红书搜索“巢湖打野”,满屏的野果照片与攻略笔记扑面而来。

合肥市民热衷于“打野”游戏?有人花费大量时间整理攻略,但需注意风险

“巢湖东庵森林公园的蓬蘽好多呀,摘不完根本摘不完!”5月10日下午,网友“芝芝芒芒”发布的帖子里,晒出满满一篮子战利品。还有网友不仅记录了从识别蓬蘽到满载而归的全过程,还提醒大家一定记得穿长袖长裤、喷户外驱虫水,并附上“蛇莓贴地长,千万别摘错!”的野果辨别小知识。评论区里“求地址”的留言盖起高楼,更多人吆喝着一起去摘。杨女士正是跟着网友“momo”的图文指引,在蜈蚣岭附近的向阳坡找到了这片“野果秘境”。“之前去一个地方摘过一次,那里的野草莓不是很多,没想到在小红书上一搜,竟然有这么多地方有,以后每次‘打野’前我都要上网刷下攻略。”杨女士说道。

合肥市民热衷于“打野”游戏?有人花费大量时间整理攻略,但需注意风险合肥市民热衷于“打野”游戏?有人花费大量时间整理攻略,但需注意风险

除了蓬蘽,合肥、巢湖的不少网友还分享了自己寻觅到的其他可食用的野果,如山莓、桑葚、枇杷等,让很多人按图索骥。一场说走就走的“打野局”,不仅是亲近自然的体验。而是更深层、更广泛地延展为线上线下联动的“以果会友”的新型社交模式,在自娱自乐的同时,网友也通过社交媒体获得有相同爱好网友的价值认同,从而收获更多的“打野”快乐。

温馨提醒

野趣虽美莫大意

随着“打野”热度攀升,各类安全问题也引发关注。记者注意到,社交平台上不少“打野攻略”已置顶安全提示,如穿着注意事项、与人结伴而行、避免误食有毒植物等。记者查询资料后得知,与蓬蘽同期成熟的蛇莓,虽顶着红色“小草莓”的模样,却因贴地生长易沾染虫卵,且含有微量毒素,误食可能导致恶心呕吐。辨别二者的关键在于:覆盆子果实颜色鲜亮,如小红灯笼般空心悬挂,表面覆有细密绒毛;而蛇莓果实实心且紧贴地面。

记者建议,对不熟悉的野果切勿轻易入口,采摘前可通过专业植物识别APP辅助判断,避免因一时贪趣误食有毒植物。此外,还有一些路边绿化带以及菜地附近的野生植物,可能含农药残留,需谨慎采摘。

合肥晚报-合新闻记者:周晓梅

来源: 合肥晚报

相关资讯

游戏排行

最新手机游戏

最新资讯